“教资热”背后的青年选择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2-11-11 17:47:5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受访者供图

  10月29日清晨,家住五华区的张楠和朋友约好一起打车去教资考场,但出门发现,排在前面的订单实在太多,一时半会儿根本打不到车。回忆起那天的场景,张楠感叹:“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教资大军,“教资成绩”“教资认定”等多个相关话题,屡次登上热搜。据教育部数据,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17.2万人次,跃升至2022年的1144.2万人次,10年间翻了66倍。

  非师范生也在加入考证大军

  张楠是一名大三的非师范生,她报考教资的契机十分偶然。报考前1个月,室友无意中提起购买备考资料的事,她才开始考虑考证这件事,后来和父母的闲聊中,父母也十分支持:“当老师多好!工资待遇好,工作稳定还有节假日。”据她表示,身边很多非师范类的同学朋友也都报名了教资考试。

  长期来看,教师一直是最热门和”吃香“的职业。据统计,10年来,我国专任教师总量从2012年的1462.9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844.4万人,而教师资格证则是进入教师行业的敲门砖。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教师资格证报名人数突破千万大关,人数跃升至1144.2万人次,其中800万报名者是非师范生,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自2015年师范生毕业即拿教资证的“特权”被取消后,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都必须通过全国统考,才能获取教师资格证。到2018年,教育部发文要求,从事相关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随着去年“双减”教培机构改革,教资热潮持续升温。

  据《中国教育报》统计,自国考试点开始后,举办的11次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中,笔试通过率为30%左右,而一旦通过笔试,面试通过率则可以达到70%左右。相比起竞争激烈的公务员考试和同样热门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资考试的专业要求更低,投入成本更小。

  某教资培训机构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每年有数十人前来报名,大部分都是在校大学生。当前许多在校大学生在择业时表现出求稳倾向,成为编制内老师已是大部分人的职业首选。就整个行业而言,报名积极程度是一直在提升的。

  “教资热”实质是“就业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寒暑假”“稳定“以及“父母开心证”是被考生提到最多的关键词。

  大理大学专职辅导员沈颖琪认为教资热主要有三个原因:政策支持、追求稳定和就业形势严峻。疫情之下人们更追求稳定的工作,而教师是俗称的“铁饭碗”,加上就业越来越难,越趋稳定的职业越有较强的吸引力。

  “证多不压身嘛!”毕业于某民族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王子尔把教师资格证戏称为“父母开心证”。王子尔告诉记者,他一直处于寻找自我的状态,自今年毕业以来,他已经数不清投过多少份简历,买过多少备考资料,当然,成为老师并不是他的目标,只是为了做一个就业的备选。像王子尔这般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有人坦言报考需求源于对教师稳定的考虑,但更多人是出于想让父母开心,同时缓解一部分就业焦虑。

  “除了就业环境影响,教师行业相关制度的变化,也是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工作两年的教师罗洁告诉记者,由于看中教师的”寒暑假“和其稳定性,大三时她便已经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毕业后通过层层筛选才成为一名教师。在她看来,由于缺乏良好的职业规划,很多报考者存在随波逐流的心态。事实上,从’教资’到’教师’,还要经历严格的筛选。

  “毕业即失业”绝不仅仅是大学生的自我调侃。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1076万,较2021年激增167万,校招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最受关注的民生热点之一。一方面是大环境的不景气,一方面是逐年增加的毕业生,高昂的房价和与日俱增的高消费更是让大学生雪上加霜,于是“多一个证多一条出路”便成了许多大学生的共同想法。凭借报名门槛低,教师资格证自然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成功考取编制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如今,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市场规模增长缓慢,名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竞相涌入校园,教师的入职门槛已在无形中被不断提高。据某教育机构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云南613专项招聘最大竞争比达228:1;2021年,云南特岗教师平均竞争比33:1;2021年,三支一扶全省共招录792人,其中支教类岗位招录135人,占17%。

  教资热潮,固然有跟风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对安稳的渴望和职业的热爱。事实上,取得教师资格证后,距离真正的教师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记者 赖蕊)

责任编辑:刘金娇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6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

2022年12月07日 19:10

嵩明县以“对标排头兵·勇做赶超者”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为契机,积极创新助企融资模式,强化金融服务,完善配套机制,搭建政银、政银担合作新模式,聚焦金融营商环

2022年12月07日 16:48

12月4日22时06分,昆钢本部240万吨球团生产线顺利永久性停产,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低碳环保的昆钢新区260万吨球团生产线。

2022年12月07日 16:06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休闲食品也成为国人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

2022年12月07日 15:56

近日,由云南省水利设计院牵头的“砂化白云岩隧洞变形机理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在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小扑隧洞2#支洞下游面顺利完成灌浆试验。

2022年12月07日 11:10

12月2日,省水利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云一行到双柏县六街村开展挂包帮扶联建工作,帮助该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找准路子,破解难题,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建设

2022年12月07日 10:09

各地连日来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在核酸检测、就医买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等方面持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2022年12月07日 09:59

,今年以来,我省压实工作责任,利用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加大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力度,并通过“包保”责任等措施,切实提升农

2022年12月07日 09:56

12月5日,来自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消息,随着昆明国际供应链示范中心等项目的如期开工,云南省52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涉及总投

2022年12月07日 09:45

12月6日,昆明多家电影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宣布将于12月7日恢复营业,观众入场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2022年12月07日 09:3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