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召开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

来源:云南网 2021-09-24 12:04:52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为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理论体系,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高地,在一流大学建设中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云南大学召开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

  会议现场

  云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晨阳、副校长段红云,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何明教授、历史与档案学院刘正寅教授、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民族政治研究院)黄清吉教授、《思想战线》编辑部主编蒋红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维昌教授等20余名中华民族理论、民族学、民族史、民族法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理论创新、重要内涵、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创新服务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刘正寅教授认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方针,是对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继承与创新。何明教授认为正确把握“四个关系”,为破解国家治理、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引领中华民族实现更高层次的团结进步。蒋红教授认为加强“五个认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

  李维昌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守好阵地,既要在全体教师中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会议精神,也要在课程教学中将会议精神融入思政育人全过程;还要在宣传展示中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系列故事。杨荣教授认为在思政育人目标要求下,课程设计上既要关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理论,也要研究总结推进“五个认同”,讲好中国实践、云南实践。

  云南大学副校长段红云指出,要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新思想和中国民族史观为指导,聚焦时代主线,“三交”议题,凝练新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方向。马翀炜教授认为要充分挖掘相关学科涉及的民族融合资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资源、打牢基础。黄清吉教授主张学校应结合会议精神从顶层设计出发,出台相应支持保障举措,推动学校学科建设。

  云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晨阳总结发言时指出,要深刻领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方位,体现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于思政育人的全领域,培养好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云南大学供稿供图

责任编辑:郭云旗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6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

2022年12月07日 19:10

嵩明县以“对标排头兵·勇做赶超者”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为契机,积极创新助企融资模式,强化金融服务,完善配套机制,搭建政银、政银担合作新模式,聚焦金融营商环

2022年12月07日 16:48

12月4日22时06分,昆钢本部240万吨球团生产线顺利永久性停产,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低碳环保的昆钢新区260万吨球团生产线。

2022年12月07日 16:06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休闲食品也成为国人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

2022年12月07日 15:56

近日,由云南省水利设计院牵头的“砂化白云岩隧洞变形机理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在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小扑隧洞2#支洞下游面顺利完成灌浆试验。

2022年12月07日 11:10

12月2日,省水利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云一行到双柏县六街村开展挂包帮扶联建工作,帮助该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找准路子,破解难题,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建设

2022年12月07日 10:09

各地连日来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在核酸检测、就医买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等方面持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2022年12月07日 09:59

,今年以来,我省压实工作责任,利用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加大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力度,并通过“包保”责任等措施,切实提升农

2022年12月07日 09:56

12月5日,来自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消息,随着昆明国际供应链示范中心等项目的如期开工,云南省52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涉及总投

2022年12月07日 09:45

12月6日,昆明多家电影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宣布将于12月7日恢复营业,观众入场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2022年12月07日 09:3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