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李顺祥,回族,生于1955年10月,1985年毕业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首届汉语言文学专业。1993年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昆明分校,书法专业毕业。师承冯国语、杨修品、赵浩如、李华君、段雪峰等名书家。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誉为“世界最高的艺术”。青年时代的李顺祥就逐渐被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无穷魅力所吸引,开始浸润在汉字书法的奇葩黑白线条之中,略读了三千年中华文化的甲骨、金文、石刻、瓦当、竹简和历代隶、楷、行、草诸体碑帖,对诸多名碑帖释文,书法史、书法理论多有染指。颇有搜尽奇峰打草稿之意。对历代各重要碑帖也尽量选择临摹。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展,被有关单位收藏。现为云南省老干书协会员,云南省硬笔书协会员,昆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文革中,李顺祥随母亲疏散下放到农村十年,开始接触黄若舟钢笔行书字帖,又学习了钢笔字新魏碑及美术仿宋字,对着字帖反复临写很久,但也没有找到多少感觉。文革后新华书店开始有古人字帖卖了,李顺祥买了黄自元间架结构92法,欧阳询间架结构36法。慢慢地字帖碑刻多起来,他学了王羲之《兰亭序》,唐、怀仁《圣教序》,颜真卿《颜勤礼碑》,孙过庭《书谱》,赵孟頫《胆巴经》,张旭,怀素,米芾,苏轼,文征明,董其昌,王铎,邓石如,吴昌硕诸多大家作品,使得李顺祥眼界大开。同时,他又学习了金文,摩崖石刻、《毛公鼎》《散氏盘》《泰山石刻》《峄山碑》《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鲜于黄碑》《龙门二十品》等名碑通读通临。李顺祥认为,临与读皆要百遍得其味,千遍得其神,爱书者可以临习,不习书者可以展读,生活节奏越快,越需慢节奏的艺术来调节身心的倦怠紧张。写字读贴是要心敬、净、静,为烦躁岁月中最上乘“补药”,为身心找个真善美的安顿处,腑脏清凉、燥热自消。读书与读贴互相补充。学习书法必须加强字外功,多读中外文史、哲。李顺祥泛读了《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离骚》《昭明文选》《论语》《老子》《庄子》《孟子》、四大古典名著等,斯塔夫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及文艺复兴以来大量文学名著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寻找精神之寄托。
为增长见识,1988年,李顺祥用借来的两千元钱,历时两个多月走遍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名山大川,从昆明坐硬座到峨眉山、九寨沟、陕西乾陵、咸阳、西安碑林、华山,又到敦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内蒙古、西藏、宁夏、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青岛、崂山、济南、孔庙、庐山、黄山、北戴河、南京、上海、苏州、杭州、张家界、武汉、海南、桂林等,他沿路观书法名胜古迹,写日记、搞摄影。在路途之中克服各种困难,增强眼界,写字与旅游,交换充盈,潜移默化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云南各处的名碑,李顺祥也尽量亲临观摩,一睹风采。到大理看《三十七部会盟碑》、曲靖一中观《爨宝子碑》、昭通寻《孟孝居碑》、陆良马街镇薛堡村找《爨龙颜碑》、安宁瞧《王仁求碑》。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爱好多样,则能得到多样的快乐。李顺祥认为,学书法能使人专注、细心、修身养性,写书法要自然,无欲无求,它是一种享受性劳动,百无一二、书法为其一。书法最本质的特征是线条的律动中融入了作者情感的密码,书法是心灵的音乐和舞蹈,也是一座看似凝固、实则流动的建筑。它需要涉猎文、史、哲各类社科类知识,也要音乐、绘画、雕塑等各门艺术修养,包罗广袤,深邃耐嚼,写书法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观,扩大知识面,祈求明理,让自己做一个好玩有趣的人,岂不美哉。
李顺祥书法作品 >>
2023年02月15日 10:42
2023年02月15日 10:39
2023年02月15日 09:36
2023年02月14日 15:26
2023年02月14日 14:30
2023年02月14日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