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政课上成中学生喜欢的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19-05-11 00:45:08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把思政课上成中学生喜欢的课”——记武汉市解放中学教师吴又存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干起了大包干,五谷丰登六畜旺,家家户户有存粮。人强马又壮,来来又往往,日子越过越欢畅……”不久前的一个上午,湖北省武汉市解放中学八(7)班教室内,思政课教师吴又存不时吟诗诵词,解析新闻案例,讲到动情处还唱起花鼓戏,教室里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前不久的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吴又存作为初中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并发言。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吴又存是如何把思政课上成了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

  “我们不能做‘贝多芬(背多分)’,也不能做‘赵先生(照本宣科)’,更不能做‘吴先生(误人子弟)’。”从教26年来,吴又存一直秉持这样的理念,“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要让思政课情真意切、发自肺腑、激情澎湃,为学生成长成才亮起一盏指路明灯。”

“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教思政课很简单,对着书本画圈圈。”初踏教坛,吴又存就面临着前辈们的戏谑。在大家的印象中,初中思政课是一门学生不爱学、社会不重视的“副科”,思政课教师往往与“刻板无趣”“死记硬背”等联系在一起。

  但吴又存偏偏不想走这样的老路。1999年,28岁的吴又存要上一节公开课“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从哪个方面入手?想起当时未成年人进入游戏厅的现象较为普遍,他扛着一台摄像机偷偷溜进游戏厅,现场拍摄学生打游戏的场景,还与游戏厅老板发生了争执。

  “他们以为我是要进行录像曝光的记者。”尽管录像效果不太好,吴又存还是拍到了宝贵的课程资源,相关视频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共鸣。“思政课不能假大空,要用真实打动人。”在他看来,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根本。

  在讲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中的“难报三春晖”时,吴又存会在课堂上讲述母亲为他筹集学费,背着小木箱走街串巷卖冰棒、提着竹篮子四处吆喝卖馒头的真实经历。“有些人认为,这样似乎会消解教师的威严。但我觉得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学生听,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真诚。”吴又存说。

  这种真诚不仅打动了学生,也打动了听课教师。2006年10月,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在南京举行,吴又存讲授的“难报三春晖”荣获全国一等奖。听完他的课后,著名政治特级教师、初中组主任评委胡云琬紧握着吴又存的手说:“你的课情感真挚,生动感人,让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现场有一位教师问道:“这节课,你准备了多长时间?”吴又存笑了笑,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回答道:“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此言非虚,吴又存多年来收集了20多本思政课资料。只要是符合教学内容的资料他都分门别类尽收囊中,然后再进行细加工,确保材料的思想性、趣味性、典型性,以达到从资料中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效果。此外,他还买了一个录音机,外出听课时用来录下课堂内容,回去后再逐词逐句琢磨,“自己上课前也常在家里反复讲了录、录了讲,直到满意为止”。

“思政课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

  “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在阐释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时,吴又存深情地讲起小时候母亲为他做油盐饭的故事。由于母亲早早离世,他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待”。

  “来生,我还要做您的儿子!”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母亲生前的照片,吴又存讲到动情处,忍不住对着照片深鞠了一躬。听课的学生和观摩人员无不动容,有的悄然流下了泪水。

  每讲到一种道德品质,吴又存都会附上一首诗,把课堂变成“诗词大会”:他时而深情吟诵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用“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向学生解读“博爱情怀”;时而引领学生大声朗读《插秧诗》,从“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中体会“宽容大度”……

  “我们在思政课上听到的诗词,比语文课上的还有意思。”解放中学八(7)班学生王雨轩说,“有一次在讲到民族精神与科技创新时,吴老师拿出了自己仿照《沁园春·雪》填的一首词,其中‘嫦娥飞天,邀云揽月’一句,令我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课堂进行到法治部分时,一则图片新闻集聚了众人的目光:一名大学生出于好奇心将硫酸泼向动物园里的黑熊。“这名学生在实验室意外被硫酸灼伤,才想到去试试‘皮厚’的熊怕不怕硫酸。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这是多么严谨的思路啊。”吴又存话音刚落,学生们顿时发出阵阵笑声。这时,他的话锋突然一转:“正是这件事告诉我们,科学思维的前提一定是法治思维。”

  这种轻松诙谐的讲述方式,多次被吴又存用于强调法律意识、规则意识的重要性。随着课程的推进,几张“惯偷日记”的图片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吴又存当堂朗读其中的片段,“做这行不能好吃懒做”,“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课堂上瞬间笑声不断,吴又存此时还不忘调侃:“小偷不可怕,就怕小偷有文化。”

  “思政课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雕塑家,课程不能仅仅只教到应试层面,要真正教到学生心中,使之成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背后,是吴又存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思考,“就这样,我把思政课上成了中学生喜欢的课。”

“让思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会唱歌、能跳舞、善表演脱口秀……吴老师,你还有啥技能是我们不知道的?”在解放中学,经常会出现打铃下课后,吴又存被学生包围着的场景:“希望能与您合个影!”“这节课我给您打满分。”……

  当课堂被歌声激活,被诗词点燃,学生还会昏昏欲睡、萎靡不振吗?在吴又存看来,不管是唱着歌还是吟诵着古诗上思政课,都并非炫技和哗众取宠,而是让思政课焕发出生命活力,为教学锦上添花。

  仅仅自己出彩还不够,吴又存还打起了学生的主意。“上思政课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还得对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有所了解和思考。”随后,“课前5分钟时政演讲”应运而生,吴又存每天都会准时辅导学生进行脱稿演讲。正式演讲时,学生们依次走上讲台“指点江山”就时政热点发表自己的见解,既锻炼了表达能力,也提高了思维能力。

  更难得的是,吴又存的思政课不局限于校园的藩篱,还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历练和洗礼。他经常会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同时写出心得体会;带领学生来到模范人物的身边,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由于吴又存的思政课教学效果显著,湖北省教育厅于2017年授牌成立该省首个初中思政名师工作室——“吴又存名师工作室”。此时的吴又存身兼多职,还参与了统编思政初中教材的编写工作,因为经常通宵达旦地改稿,他的颈椎和腰椎病多次复发,一度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即便如此,吴又存仍先后组织30多位工作室成员和所在区全体思政课教师,举办了一系列教研活动,赴江苏、浙江等地开展联合研修,以扩大眼界、积淀能力、提高素养。在他引领下,一大批后起之秀逐渐成为了当地思政课教师中的中坚力量。

  如今,吴又存又开始着手进行“互联网+”时代智慧思政课堂的探索和研究。在他看来,思政课不仅要有诗情画意,还要充满现代元素,最大化实现从“有意义”到“有意思”的转变。

  “我的理想就是做新时代最好的初中思政课教师。”吴又存认真地说,“虽然这个‘最好’可能永远达不到,但却是一种属于思政课教师的追求和信仰。”(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毛军刚 吴宜芝 乐钢)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本次活动拟开展主题融媒报道、摄影作品征集、理论评论阐释、幸福长卷绘制、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联盟构建等“六个一”大型网络宣传。

2024年03月11日 16:56

陈真永说,大理对古城保护核心区临街商铺立面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古城内保存较好,具有建筑文化、历史、工艺科研价值的传统院落进行活化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41

今天,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整理长图,带您一分钟速览2024全国两会“云南好声音”。

2024年03月11日 16:38

2023年,全国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

2024年03月11日 16:31

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23

杨宗科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

2024年03月11日 16:15

王学锋建议,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建设,将各类保护要素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动态维护,并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同保护。

2024年03月11日 16:07

石磊建议,应以古法维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在尽量保留传统建筑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的同时,将不得不补充的新构件与原构件区分开来,并加强传统技术和工艺人

2024年03月11日 16:00

3月8日,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山东大学、云南省科技厅在青岛签订共建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4年03月11日 15:52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1日下午3时举行闭幕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2024年03月11日 15:4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