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AI人才培养瓶颈

来源:人民网 2020-03-13 14:36:34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并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对此,有不少网友欢呼,“人工智能领域的春天来了”“今后考研有了更多的专业选择”。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工智能今后将在生产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比如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人们看到越来越多人工智能活跃的“身影”:深圳龙岗工业园区通过使用无人机立体喷洒消毒药液,不仅防疫消杀效果好,而且减少了人力成本;温州市人民医院引进智能配送机器人,有效降低了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已取得一定成效,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相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并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然而,应该看到,中国在高校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相关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过500万人。这主要体现在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跨学科创新平台不足,基础理论、原创算法等方面突破较少,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向性不强等。比如,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专业的持续火热,一些高校“换汤不换药”,把诸如计算机、通讯、自动化等专业简单合并,成立所谓“人工智能”专业,这显然无助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为此,《意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强调“复合培养”,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强调“精密耦合”,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知识课程体系和应用模块课程;在评价机制方面强调“组合创新”,推进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分类评价机制。这将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在人工智能兴起伊始,曾有声音认为“人工智能将导致大量劳动者失业”,并呼吁限制人工智能发展。对此,有专家表示,汽车发明时,全世界也担心赶马车的人要失业了,可如今还有谁会为不能驾驶马车而烦心呢?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加速社会转型升级,并催生大量新兴职业。这从中国日前发布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16个新职业的举措中可见一斑。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兴技术应用和人们需求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必将持续涌现。唯有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培养一大批勇闯“无人区”的高层次人才,才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栾雨石)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6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

2022年12月07日 19:10

嵩明县以“对标排头兵·勇做赶超者”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为契机,积极创新助企融资模式,强化金融服务,完善配套机制,搭建政银、政银担合作新模式,聚焦金融营商环

2022年12月07日 16:48

12月4日22时06分,昆钢本部240万吨球团生产线顺利永久性停产,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低碳环保的昆钢新区260万吨球团生产线。

2022年12月07日 16:06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休闲食品也成为国人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

2022年12月07日 15:56

近日,由云南省水利设计院牵头的“砂化白云岩隧洞变形机理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在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小扑隧洞2#支洞下游面顺利完成灌浆试验。

2022年12月07日 11:10

12月2日,省水利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云一行到双柏县六街村开展挂包帮扶联建工作,帮助该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找准路子,破解难题,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建设

2022年12月07日 10:09

各地连日来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在核酸检测、就医买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等方面持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2022年12月07日 09:59

,今年以来,我省压实工作责任,利用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加大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力度,并通过“包保”责任等措施,切实提升农

2022年12月07日 09:56

12月5日,来自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消息,随着昆明国际供应链示范中心等项目的如期开工,云南省52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涉及总投

2022年12月07日 09:45

12月6日,昆明多家电影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宣布将于12月7日恢复营业,观众入场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2022年12月07日 09:3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